国际合作

当前位置>>国际合作

2025-07-09 星期三

  • 国际合作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
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嘉宾深入探讨中国治理的宝贵经验和世界意义
发布时间:2019-11-20     浏览次数:48
 
  2019年11月17日-19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华通讯社、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等协办的“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国际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成功举办。这是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之后首次举办以“中国治理”为主题的国际论坛,浙江省在社会治理方面所作的创新和探索取得的显著成效,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国国家治理、浙江省省域治理的鲜活样本。来自近20个国家的200多位智库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了“中国之治”蕴含的制度价值、治理经验和世界意义,努力为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重要借鉴参考。本次会议引起各方高度关注,1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首席专家、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赵骏等受邀参加了本次论坛。

  18日上午,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陈金彪出席,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主持。新华社副社长张宿堂、捷克前总理帕鲁贝克、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英国社会科学院荣誉院士阿尔布劳、马来西亚国际问题与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米拉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分别致辞。

  开幕式上,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指出,湖州市织里镇的蝶变是浙江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习近平主席在浙江工作期间,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在省域层面对推进治理现代化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年来,我们在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八八战略”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观,蕴含着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治理方法论,是符合发展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浙江实际的省域治理大战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奋力书写中国治理的浙江篇章。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指出,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并作出决定,把中国国家治理推向更高境界,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根本保证。浙江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发祥地,此次论坛的举办将助力各方近距离观察和研究中国治理的鲜活经验和成功实践,更好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流和脉络。同时,欢迎国际智库更多关注和研究中国制度,为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多提宝贵意见。

  作为本次论坛重要组成,11月17日下午,南太湖社会治理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举行。周谷平教授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她表示,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服务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愿与南太湖社会治理研究院携手,发挥各自研究专长与资源优势,依托双方平台集聚高端人才和信息要素,开展智库间交流和合作,实现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和区域发展互相反哺,共同把南太湖社会治理研究院建成社会治理研究的多元合作平台与高端智库。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治理的世界意义”国际论坛的协办方,董雪兵教授主持了18日下午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一“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赵骏教授出席该研讨会并作演讲。董雪兵教授通过普通浙江居民讲述的浙江省及湖州社会治理案例,和赵骏教授等与会中外专家分析中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宝贵经验,就案例蕴含的社会治理普遍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参会期间,董雪兵教授接受了《浙江日报》等媒体采访。他表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不久,本次论坛的举办正当其时,借助论坛展现社会治理的中国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介绍说,本次参会外宾大部分都是“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的成员,通过彼此间的交流探讨,能让大家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是如何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的,进而为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启示和借鉴,更好地为破解全球治理困境提供“中国方案”。

图片来源:浙江新闻
上一页    |     /    |   下一页    关闭   
此内容需登录后查看
账号  
密码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