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CAWD动态

2024-05-05 星期日

  2009年1月21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发表了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陈学新教授课题组的论文“Antimicrobial peptide evolution in the Asiatic honey bee Apis cerana”。

  中华蜜蜂Apis cerana,也称亚洲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重要蜜蜂种类,与20世纪早期引进入中国的另一重要的蜜蜂种类-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相比,具有耐寒能力强、抗螨虫能力强及能为更广泛的植物传花授粉等特点,在维持我国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高山植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华蜜蜂在我国许多地区已成为濒危物种;最近几年,欧美等很多国家,意大利蜜蜂也神秘地大量死亡,怎样保护和利用蜜蜂这一重要的生物资源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陈学新教授课题组以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在免疫防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抗菌肽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生物学、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克隆并鉴定了中华蜜蜂体内存在的abaecin、defensin、apidaecin和hymenoptaecin等4个抗菌肽家族的87个不同的基因,这些抗菌肽基因共编码4个抗菌肽家族的26种不同的抗菌肽。通过与意大利蜜蜂的全面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受到病原侵染后,中华蜜蜂比意大利蜜蜂具明显的抗菌肽基因优势和具有更为丰富的抗菌肽物质,这一结果,一方面从理论上证实了长期驯化可能导致蜜蜂基因多样性降低的假设,为研究生物在长期驯化过程中基因多样性的选择进化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另一方面在实践上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蜜蜂及其重要的抗菌类物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其发现的诸多新的抗菌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信息来源: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上一页    |     /    |   下一页    关闭   
此内容需登录后查看
账号  
密码  
登录   关闭